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风采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姜雯晔: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01 简介

1.png

姜雯晔,福导航入口2021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国发院经济学双学位在读。曾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优秀科研奖等荣誉。曾任福导航入口团委体育部部长,现任2021本科城规班团支书、北京大学学工部综合办公室内联中心副主任。

02 学习学术:直面挑战,逐步跨越

姜雯晔目前总绩专业排名第三,对于她来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

大一上学期,由于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姜雯晔的学期成绩并不理想,但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是丰富的。在学习比较薄弱的高数和计概课程时,她和同学一起讨论,一起上答疑课向老师请教,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当算对高数题目,代码跑出“Accepted”,那种豁然开朗的快乐令她记忆犹新。

在之后的学期中,姜雯晔没有因为自己的低起点而止步不前,而是始终相信自己的潜力,放平心态,专注于学习每一门课程,高质量完成每一份作业,不断调整学习和生活状态,在之后的三个学期,她实现了绩点“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3.5-3.6-3.7。

几经权衡之后,姜雯晔在大二上学期开始修读国发院经济双学位,力求在迎接新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联系,收获了更多分析问题的视角。在李迪华老师开设的《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这门课上,姜雯晔和同学结成三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独立的学术探索,在“校园绿地景观的不安全感研究”这一课题中初尝科学研究的酸甜滋味,也让她产生“未来要参与更多科研探索”的期许。

2.png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结课留影

03 学生工作:统筹负责,积极服务

在课余时间,姜雯晔积极参与了学校和学院的学生工作。

作为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综合办公室内联中心副主任,她曾参与负责学校思政例会、学工例会、辅导员大赛等大型重要活动的会务工作,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负责过助理信息收集、团建活动组织、值班规范制定和劳务报酬统计等内容,疫情期间还参与负责了学校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物资保障,提醒人员到岗。在这里,姜雯晔的写文、办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她在办公室工作中展现出来的负责与担当获得了老师和其他学生助理的广泛认可,办公室“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工作理念也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姜雯晔在体育部工作的经历为她提供了更多与院系内老师、同学们交流的机会。作为城环学院团委体育部部长,她曾组织学院参加北京大学2023春季运动会,并参与负责了2022秋季运动会、北京大学2022新生杯等大型重要活动和福导航入口2022环湖跑、洪堡杯等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3.jpg

参与组织综合办公室的会务工作

4.jpg

参与组织“阳光综合办”团建活动

5.png

为参加2023春季运动会的学院选手提供后勤保障

04 实践实习:扎根大地,不断求索

对于姜雯晔而言,选择城环学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有机会参与丰富多样的课外实习,遍览祖国名山大川,走访各地风土人情。入学以来,她的这一憧憬不断得以实现。

课内,姜雯晔参与了思政实践,作为河南洛宁实践团的小组组长之一,她和团队一起进行实地调研和理论学习,组织小组成员对话当地百姓,在座谈会上总结汇报,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乡村振兴问题形成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6.png

河南洛宁思政实践团合影

去往山西大同的地貌实习同样让姜雯晔印象深刻,虽然由于疫情缩短了行程,但紧凑充实的野外实习不仅给她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更促进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让她看到了城环老师和同学身上传承发扬的知行合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品格。

7.png

山西大同地貌实习团合影

课外,姜雯晔还作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地理高校联合野外实习并获评“卓越实习生”称号。在长达半个月的实习旅途中,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理专家和同学一起,白天“走遍关东山河远阔”,观察东北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晚上聆听专家讲座,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术汇报,共同“求索地理大道无疆”。

8.png

实习团合影

9.png

实习闭幕式上小组总结汇报

05 寄语

浅水喧哗,深潭无波,人不自矜,故长

低谷时做好该做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自有一番进步;取得成就时不自满,才能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10.png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张一铭:我们栖息的桌子飘向麦地,我们安坐的灯火涌向星辰

个人简介

张一铭,福导航入口2020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二等奖学金、黄廷方/信和优秀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地理学联合实习卓越个人、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优秀学生干部、城环学院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曾获全国高校地理竞赛优秀个人与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思政论文等奖项,现担任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助理策划,曾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学术科创部部长助理、四川省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讲师、EY可持续发展助理分析师等职务。本科毕业后,拟录取为福导航入口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生。

1.jpg

学科学习:寻寻觅觅 何惧路长

燕园求学三载有余,张一铭对地理学的激情与热爱愈加浓厚,在他眼中,地理学最独特的学科特点在于其研究整个地表系统的无限广度,不同自然地理部门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组合成为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系统。通过在专业课程中的深入思考、主动学习,他积极在这一广阔学科体系的不同方向感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方法,多个学年绩点和综测评分位列专业第1,单学期最高绩点3.95,地理学专业课程平均绩点3.87,优秀率100%。课内学习之外,张一铭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在第九届“经纬杯”全国高校地理竞赛中与队友代表北京大学获得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并同时获得优秀个人奖项。

2.jpg

张一铭在全国高校地理竞赛决赛现场答题

张一铭认为,地理学所独有的多样性、综合性也造就了其包容性,成就了地理学学科交叉的独特优势。大二暑期,张一铭参与耶鲁大学本科生研修项目"Climate Change and the Akkadian Collapse"期间,结合古气候学与考古学相关领域,针对4.2kaBP事件中的全球古文明社会崩溃事件的气候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获评优秀学生论文,并获得黄廷方/信和优秀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

学科探索:履践致远 卑以自牧

地理学科体系无垠广度的一大魅力在于为求学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研究方向。为了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向,张一铭在地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众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曾先后在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植物所和城环学院等地进行本科生科研或助研工作。大二上学期,张一铭加入了城环学院“拔尖计划”,使用遥感云计算方法对全球的集中式太阳能电站的局地气候效应进行了评估,开发了定量描述光伏“热岛”的指标,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光伏电站“热岛”强度和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站点观测数据与地表辐射平衡模拟初步推导得到了光伏“热岛”形成机理。

3.jpg

张一铭参加城环学院“拔尖计划”中期答辩

对于本科生科研,他认为,地理专业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更应充分利用地理学“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学科全景,“趁着本科,多做加法”,充分的体验不同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与逻辑体系,“既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兴趣,也是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世界、进而认识自己”。

学科实践: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无尽的远方与无尽的人,都与我们有关”一句话完美概括了地理学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与真实世界的密切关系,在张一铭眼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地理学科学生来说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求学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责任使命。

野外考察是每一位地理学子的必修课程,除了学院常设的地貌实习、地质实习、综合实习、一带一路实习之外,张一铭还参加了第十四届地理学全国大学生联合实习并担任组长,与来自二十余所高校的地理专业同学一同对东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理考察,将课堂上修习的自然地理理论和现实中复杂多元的地理现象相结合,在实地考察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影响、耦合下造成的地理景观与地理现象的复杂性与整体性。

4.jpg

5.jpg

张一铭参与全国大学生地理学联合实习

学科实践不止于学科本身,在修读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期间,张一铭努力进行学科交叉与应用的实践,尝试将自然地理与气候变化的专业知识融入经济的逻辑之中,在担任EY可持续发展部助理分析师等职位期间,张一铭曾参与多家企业的ESG评估咨询项目和气候变化对中国实体资产影响等相关研究,努力探索自然地理学为经济运行与产业发展提供的全新视角。

6.jpg

张一铭参与城环学院22级本科新生欢迎会

学生工作:春风有信,向阳而生

张一铭的学生工作经历始于校团委。大一期间,他加入了学术科创部,跟随学长学姐一同参与了“北大讲座”系列活动的筹备工作,从零开始逐步学习、沉淀积累。大一下学期,张一铭成功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政策的中国经济”北大讲座。首次担任大型活动发起人的张一铭克服了紧张的情绪,从公文写作到会场布置、从材料准备到设备调试,稳扎稳打地保证了讲座的顺利进行。讲座中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与讲座后一个个踊跃举起的双手,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学工的意义:为了给校园多添一抹精彩与美好,为了“大学之大”,为了“大学之道”。学院工作方面,张一铭在大一期间担任了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的文艺部干事、融媒体中心干事,负责了一二九合唱、城环新年晚会、燕园寻红定向越野比赛、城环融媒体中心成立大会、城环暑期地貌实习等多项活动的摄影工作,用镜头为同学们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7.jpg

张一铭担任北京大学第29届“挑战杯”赛事

校级决赛地学分会场主持人

大二以来,张一铭担任校团委学术科创部部长助理、“北大讲座”项目负责人。面对新的责任与挑战,张一铭与团队一同设计了全新的分工与负责体系,从“高质量、宽视野、新形式”三个维度出发,充分调动院系单位、社团组织,克服疫情等实际困难,拓展多种讲座讲述方式,共同开发了圆桌会议、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讲座模态,在讲座形式、参与人数、讲座时间等多项指标上创造了新高。在“北大讲座”团队的集体努力下,中心在2021-2022学年策划组织了20余场场均人数250人的“北大讲座”与“冠军讲堂”,累计为6000余人次提供了与学界、商界、体育界的大师交流沟通的平台,讲座推送浏览量累计达10万余次,并多次登上新华社客户端、北京大学官微与北京大学新闻网,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8.jpg

张一铭担任【北大讲座】项目负责人期间工作照

志愿服务:浅予深深,长乐未央

2022年,燃情冰雪、冬奥相约。张一铭作为反兴奋剂陪护员参与了北京冬奥村的志愿服务工作。他的职位是兴奋剂总检查站的进出控制岗,主要负责站内人员进出登记、人员引导、解决运动员的各类需求、安抚运动员情绪的工作。“严谨”是反兴奋剂领域最常被提到的一个词。由于涉及到运动员的权利义务及相关的法律程序,马虎的细节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一丝不苟”是每一位反兴奋剂陪护员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9.png

张一铭在兴奋剂检查站中执勤

99.png

张一铭在冬奥村

作为闭环管理的志愿者,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团队住在昌平区,距离比赛的冬奥村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保证通知时效性,早起成为了反兴奋剂志愿者的标配。“03:30”是一个十分固定的时间,当其他人还在沉睡中时,志愿者们必须忍受住巨大的困意,在刺耳的闹钟声中醒来,每天凌晨4点准时出发。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要换装、消杀、准备物资,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看不到精彩的比赛,听不到欢呼和呐喊,酒店到冬奥村两点一线,在村里走的还是地下通道”。回忆起那段时光,张一铭感受最深的是在冬奥村中“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的奥运精神,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齐聚一村,每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每天都充满激情、面带微笑,早晨上班路上与晨练的运动员打个招呼、晚上下班途中跟换班志愿者挨个挥手、在检查站中与同学和检察官老师的愉快交流、在冬奥村一起吃的年夜饭、在大本营中与同学们快乐玩耍,都成为了最美的冬奥记忆碎片。

寄语

“海纳百川”之中,爱你所爱、无问西东,且去耕耘、莫问收获,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编辑 | 朱鼎

审核 | 宋宛儒 陈慧娟 王顾言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王昕怡:做一支有温度的箭

1.jpg

个人简介

王昕怡,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2020级本科生,主修专业为城乡规划,辅修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工作奖、杨辛荷花品德奖奖学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二等奖学金、暑期思政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奖励。历任福导航入口团委体育部部长、学生团委副书记,北大新青年特稿组主编,福导航入口20级本科城乡规划班班长、学院党政综合办公室学工助理。担任班长期间,所在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称号。

1

深潜专业,以行践理

“大学四年,我感觉自己像一支箭。”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涯,这是王昕怡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大一入学,在懵懂专业入门之时,王昕怡便发觉现代地理学研究需要极为广阔的交叉视角,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之外,王昕怡还坚持修习了社会学、经济学相关课程,为长期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技术能力。大一下学期,王昕怡通过申请开启了经济学双学位的学习,并参与到本科生拔尖计划,将地理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综合起来,正式推开了科研之路的大门。此后,王昕怡在专业领域不断深潜,上一学年,王昕怡学年综合绩点达3.857,专业课程全部取得优秀成绩,她像一支破空而来的箭,扎入知识的海洋汲取养料,奋进笃行,臻于至善。

在课余时间,王昕怡积极向学校老师学习求教。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老师的指导下,王昕怡挖掘校园建设与女性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为校园设施优化提出改进意见。跟随福导航入口戴林琳老师,回顾家乡,王昕怡重新审视了天津市生态修复规划的进展与优化的机会;放眼山河,王昕怡历遍祖国文物,探求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路径的最大可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王昕怡意识到,科研并不是白纸黑字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紧皱的眉头、担忧的嘴角,以及期盼祖国和世界越来越好的赤子之心。

而作为地理学作为实践学科,实地考察调研是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王昕怡积极参与各类必修、选修实践,包括山西大同地貌实习暨思政实践、城乡地域空间认知实习、“一带一路”综合实习(新加坡)、综合社会实践实习,并担任多个实习的学生领队,并在山西大同地貌实习暨思政实践中获得优秀个人称号。对于王昕怡来说,各类实践是贴近城乡现实最好的机会,只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专业钻研的过程中才能时刻做到为人发声、为民考虑。

1.jpg2.jpg3.jpg

中图为王昕怡担任山西大同地貌实习暨思政实践学生领队

左右图为王昕怡和领队同伴为实习制作总结展板

“因此这支箭,一定是有温度的,不是愣冲冲地向前,飞翔的过程中要看着来路,也要看着周围,才能飞得更好、飞得更远。”

2

点燃自我,温暖四方

学生工作是王昕怡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一入学,王昕怡就加入了福导航入口团委宣传部(后改建为福导航入口融媒体中心)和体育部,在宣传口和体育口两大领域为学院学生服务。2020年129合唱,有感于学长们为学院谱写的原创歌曲《大地》,王昕怡主笔《我从高歌中走来,在此栖居》,记录城环学子承载地理精神,不断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坚强决心;王昕怡还曾在北大新青年新媒体运营中心担任主编,记录校园内的精彩瞬间。体育工作方面,王昕怡在大二担任学院体育部部长、大三担任体育部学生团委副书记,在任期内首次建立完整的院内13支体育队的管理和报销制度、参与创办环湖跑活动和洪堡杯系列赛事、开创“城环体育人”栏目传播优秀体育人故事,配合学校开展运动会、北大杯、新生杯、硕博杯等特色活动,同时在寒暑假联动学生会开展打卡活动,为城环同学的暑期生活增加一抹亮色。

4.jp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昕怡在体育部任职时为各项活动做的头图

招生工作也是王昕怡学生工作的重心之一。每年夏天是王昕怡最忙碌的季节。期末考试过后,王昕怡很快便投入到北京大学高校招生工作中。连续三年的招生工作,王昕怡在线上线下积极配合招生组老师,校内引导、专业对谈、长期联系一个不落。招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去每年招生季,暑假的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寒假的新春学堂,王昕怡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在她看来,招生本质上是传承:“我只是把当年学长学姐对我的照顾,继续带给我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可以过得开心、快乐,而不是无助、迷茫。”或许正因如此,新生训练营的班主任团队里,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5.jpg

2022年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天津

志愿服务工作,也少不了王昕怡的名字。每一年的开学季,王昕怡总是在邱德拔体育场迎新现场,欢迎新燕飞入燕园。2022年底,王昕怡参与校园防疫工作,作为院系防疫专员坚守院楼闸机测温岗位、参与学校核酸检测志愿工作,还担任32楼楼层长配合校园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王昕怡还在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担任志愿者,为场馆有序开设贡献力量:“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生命的美好,然后去热爱生命。”

6.jpg

加入福导航入口“防疫先锋队”在院楼门口登记测温

这只箭总在忙碌着,依旧向前飞着,但是不曾被寒风冰冷。

7.jpg

3

生如流水,柔自是刚

“作为大学生,我做了很多我该做的事情,我也尝试了很多想要尝试的事情,我也守住了许多我的初心。因此,对于我来说,大学是值得回忆的。”看起来繁重的学业与科研,以及多种学工和志愿的尝试,并未让王昕怡疲于奔命。在学习、生活和学工之间,王昕怡始终以一种为微妙的平衡,保持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闲暇时候,王昕怡也是一个有着许多爱好的普通人。她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纪实文学,2022年一共读了36本书;她也喜欢摄影,时常出没于燕园的各个角落,用相机记录下草木珍禽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脑海中也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知识,比如中水站过冬的鸭子,比如在水面戛然而止的柳叶,比如某座建筑的前世今生;她还喜欢运动,尤其喜欢健身,喜欢长跑、徒步和定向越野。王昕怡在朋友眼中有点“人来疯”,总是开朗、爱开玩笑,总是向前跑着。

9.jpg

在户外观鸟

8.jpg

和同伴一起斩获北京大学校运会4*100接力季军

“我觉得我就想流水一样,我可以变换很多形状,我可以有很多身份,但是本质上我还是水,我从来没有被改变过,这是我很骄傲的一点。”王昕怡坦言,“这就是我,我很享受现在的节奏。”

11.jpg

编辑 | 朱芳芝

审核 | 宋宛儒 高顺顺 王顾言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梁皓朝:何妨吟啸且徐行

个人简介

Introduction

梁皓朝,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0级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团支部书记等荣誉。曾任福导航入口团委学生副书记、福导航入口团委组织部部长、福导航入口2020级本科人文班团支部书记、福导航入口2020级本科3班团支部书记。曾与团队成员参与北京大学第三十一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并荣获特等奖。本科毕业后,梁皓朝将继续在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人文地理学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jpg

CHAPTER.1

扎实学业,勇于自省

少年时代的梁皓朝喜欢反复琢磨家里卧室的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并对各种地理要素进行记忆。翻阅每月新鲜刊印的《中国国家地理》也是他在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之一。得益于此,梁皓朝逐渐培养出对地理的浓厚兴趣。然而随着大学本科学习的阶段展开,梁皓朝发现地理学学习重心由原本以记忆为主要方法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简单分析转向了以科学方法为主的空间问题、地理现象的过程机制机理分析,这使得他对地理学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作为一名原文科生,数理方法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相关课程的成绩也不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梁皓朝对自身进行了重新审视,基于对自身的优势、短板的把握,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与重心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发掘自己在大学阶段地理研究方向的兴趣点,顺利度过了大学本科阶段初期的不适应期。

在学习与积累的基础上,梁皓朝参考自己的学习兴趣方向,选择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梁皓朝广泛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吸取跨学科知识与营养。同时,通过与老师、辅导员沟通等方式,努力探索人文地理学这一广袤领域的不同方向,寻找自身兴趣点。几个学期下来,梁皓朝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从原本的中游上升至前列。

2.jpg

课程小组合影

梁皓朝认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的优势、能力阈值与舒适区亦有较大差异;为此,没必要与他人作无意义的比较,而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悦纳自我。认清自身的短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减少内耗;发掘自己的优势,拓宽自身的可能性,树立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正确的选择比盲目的努力更为重要。在对自己做出综合评估后,应明确自己的能力所在,综合自己的兴趣方向,及时对自己的学业安排乃至人生规划进行调整并做出下一步选择。未来,梁皓朝将接续努力,继续提高自己的学习科研能力,并尝试在人文地理学领域深耕。

CHAPTER.2

积极科研,探索自我

在明确了自身的研究兴趣点后,梁皓朝参加了福导航入口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导师柴彦威教授的指导与研究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作为副调查员参与到课题组开展的北京市清河街道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与社区生活圈调查中,参与了联系受访人、上门访谈、问卷设备发放与回收、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等环节。在科研训练期间,梁皓朝阅读北京大学时空间行为研究团队多篇文献,并系统学习时间地理学、城市社会地理学、时空行为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逐步提升了科研能力。

3.jpg

参与北京市清河街道物质空间环境调查

梁皓朝在本科期间亦积极参与校内外科研赛事。他与同学组成研究团队参与北京大学第三十一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在学院刘涛老师的指导下,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为题,总结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截取中国2000-2020年人口普查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统计与分析方法刻画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的空间格局与近二十年来的演变特征。同时运用数理模型分析中国近20年的劳动力老化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十一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特等奖。

4.jpg

参与挑战杯决赛答辩

在科研训练中,梁皓朝的沟通交流与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处理、分析数据等实打实的技术水平。此外,梁皓朝认为,与同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让自己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师生间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也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认识社会的角度得以开拓,受益良多。

CHAPTER.3

投身学工,多元发展

梁皓朝历任20级本科3班、本科人文班团支书,负责开展团员信息统计、团委通知转发、团费收缴、发动团支部成员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等各项基础团务工作。同时,梁皓朝与各班委组织开展多次班级团日活动,包括党团日主题活动与主题班会、团队建设活动、专题学习交流与生活指导活动等多个模块。形式上,囊括线上学习会、线下主题班会、户外参访学习活动。主题上,包含专题党史学习、冬奥主题活动、燕园历史寻踪等。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主题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也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精神文化盛宴。此外,梁皓朝在班主任、辅导员的支持与各班委的协助下还组织团支部开展多次师生聚会与团建活动,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推动形成师生和谐、友爱互助的班集体氛围。在班主任、辅导员与各位班委的努力下,福导航入口20级本科人文班荣获2021-2022学年北京大学“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5.jpg

开展班级主题活动

梁皓朝还积极参与到学院团委的学生工作中,在担任福导航入口团委组织部部长期间负责团校工作,组织并举办了福导航入口第六届“城帜”团校。同时联合社会学系、国家发展研究院、政府管理学院组成四院(系)联合团校,开展了“庆百年·谱新篇”系列讲座、“悦读经典”读书交流分享会、联合团校破冰与观影活动、联合团校线上参访等一系列团校课程与活动。一学年下来,第六届“城帜”团校逐渐形成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交叉、视角互鉴、活动内容精彩丰富等鲜明特点。在担任福导航入口团委学生副书记期间,梁皓朝负责团委组织部工作,负责管理共青团线上系统、党团日活动材料收取与审核、落实“青年大学习”等团支部、团支书相关事务,同时落实管理部门邮箱和网盘、审核班团活动策划案和新闻稿、组织主办团校等工作。

6.jpg

举办“城帜”团校开幕式

丰富的学生工作履历让梁皓朝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扎实的工作能力。梁皓朝认为发挥所长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同学服务、为学院与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意义非凡,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愈发充实与精彩。

CHAPTER.4

热心实践,心系城乡

在校园学习、工作之余,梁皓朝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家乡发展,尝试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暑期,梁皓朝参与北京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参加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组建“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乡村振兴社会调研实践团”,对家乡乡镇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该实践项目获北京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铜奖。

7.jpg

返乡实地调研

依托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梁皓朝参与了思政实习实践、地貌实习、人文地理专业综合实习、 “一带一路”国际综合实习等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践活动,在本科阶段走访诸暨市、大同市、苏州市、新加坡等国内外多个地区。在专业实习实践中,梁皓朝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的方式深入体会了调研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与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实地调查结果有助于推进关于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圈建设。

8.jpg

新加坡实地调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梁皓朝认为,学习不只是听课、阅读、做题、考试,更需要发扬老一辈城环人“实践出真知”的优良传统,走出课堂、走进城镇乡野。一方面,实地参与实习实践可以锻炼在学习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观察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只有以社会为师,才能真正做到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情相结合,真正将所学用于社会、反馈社会。

寄语

“抓住它吧!你所期望的那颗星!”

希望大家都能在北大这个精彩的舞台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所在,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编辑 | 李玉华

审核 | 宋宛儒 朱俊羽 王顾言 张慧新

博士生未名学者丨徐浩:科研之路,走得快,更要走得远

编 者 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北京大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于2022年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该奖项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资,旨在资助北京大学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创新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从事碳与气候相关研究。希望此项荣誉能够激励北大学子肩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在“碳与气候”相关领域发出青年声音,产出创新成果,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突破性贡献。本学期,研究生院将推出2023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奖者代表的系列访谈报道。

人 物 简 介

徐  浩

徐浩,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自然地理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朴世龙院士,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博士期间获得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荣誉,是2023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学习之路:打破过往,重塑新生

今年已是在园子中学习生活的第八年了,回望在北大度过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最大的感悟是:这个园子和这里的老师同学,帮助我塑造了全新的自己。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起始阶段,我都经历过彷徨的过渡期。初入北大,初次感受自由多元的学习氛围,我实际上感到很不适应,脱离了高中时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方式,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管好自己、如何努力。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习惯了在学业上比较与追逐,将优秀单一地理解为成绩好。然而北大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在学业、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上都各有所长,这种多元的可能性令人艳羡,却也让人更加迷茫。可正是在与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北大人愿意拥抱失败,也会更加多元地定义成功。

进入课题组后,师兄师姐的严谨和高效又给了已经习惯“自由散漫”的我当头一棒。与大学日常的学习生活相比,科研是古板的,要求严密的逻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也是枯燥的,严谨的结论来源于长时间的论证和求索。因此在刚开始进行科研的时候,我经历了持续的迷惘和自我怀疑。但经过了两年多的科研训练,在一次次倍感崩溃又重振旗鼓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被打磨成了更加适合科研的样子。伴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打破和重建,最终我既爱上了这个园子里的自由,也慢慢在科研中锻炼出了严谨的科学精神,我终于发现,这两者也许并不冲突。

科研之路:寻求创新,保持思考

最初进入导师朴世龙老师的课题组,是被他敏捷的思维和不断迸发的想法所吸引。出于对这种魅力的向往,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思考和寻求创新。基础学科的研究是耗时耗力的,一个课题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就像一场马拉松。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劳动,时间长了,热情就会被慢慢浇灭,就像长跑中重复的蹬腿,往往会令人身心俱疲。但实际上,这一路上是有风景可以欣赏的,而思考过程中的那些灵光乍现,就像是这条路上的小花,美好且弥足珍贵。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能够让我们遇到更多缤纷多彩的小花,在这条科研之路上更加享受。

导师总是强调,科研就像是讲故事,故事好听与否,既取决于论证逻辑是否严密,也取决于研究是否有灵气,后者尤其能凸显你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学术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文章发表,但其中有很多是在模仿与重复,而好的文章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其创新性。因此在阅读文献时,我最关注作者有何创新之处,为什么这篇研究能发表在含金量高的学术期刊上,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思考自己能否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要想在学术圈立足,我们或许应该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占据独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科研之路:积极沟通,长路漫漫

“多和师兄师姐沟通讨论”和“希望你也能找到长久的科研伙伴”是导师最常和我分享的两句话。刚进入课题组时,我由于缺乏自信,总是担忧自己的研究内容太小儿科或者问题太傻,所以羞于请教师兄师姐,因此经历了一些没有头绪或者钻牛角尖的至暗时刻。但最后我还是在导师的开导下去请教师兄师姐,而沟通后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感。现在,我成为了别人的师兄师姐,开始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熟悉的领域,对于积极友善的沟通,大家都很乐于参与其中;那些现在看来有些傻气的起步阶段,大家都经历过,也都能理解和包容,跨不过去的其实是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一个人可能可以走得很快, 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在这条漫长的科研之路上,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志同道合、互助共进的科研伙伴。

兜兜转转已经在学术圈“闯荡”了四年多,在这个过程中,我曾非常羡慕别人能够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满足老师和自己的要求。为了加快脚步,我也尝试过不断给自己加压,但人力有尽时,疲于奔命也许总有一天会倒在收获成果前的那个黑夜。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下来,思考自己的定位,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自洽,也许这样才能在科研的漫漫长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的研究:追求更加系统的、科学的植树造林规划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植树造林作为增加陆地碳汇、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植树造林并不是灵丹妙药,可供造林的面积是有限的,森林的固碳潜力也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过去的研究更多地侧重碳汇潜力的研究,聚焦于评估森林经过几个世纪的生长后达到成熟林时的碳储量大小,而忽略了中短期植树造林增汇效应对“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影响。此外,造林树种的选择会影响造林工程的成败及其碳汇收益大小,但很少有研究在评估造林增汇潜力时考虑合适的树种选择。这些不足导致当前学界对于我国未来几十年植树造林及其碳汇路径缺乏清晰的认识,限制了相关研究对于气候政策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的研究首先侧重于造林潜力以及其固碳效应的评估。

此外,植树造林是一项综合的生态工程,除了大家所期待的碳汇功能,还包括对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复杂的影响。植树造林并不是简单的种多少树,在哪里造林、造什么林、什么时候造林,以及其对环境和经济有什么影响,这其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复杂的权衡关系。因此,我希望在未来通过大量的研究,更加系统地评估植树造林的碳汇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经济影响,从而指导实践朝更加科学的造林规划迈进。因此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给予的资助,使我更有信心去完成上述全面的、系统的研究。

学术成果列表

1. Xu, H., Yue, C., Zhang, Y., Liu, D., & Piao, S. (2023). Forestation at the right time with the right species can generate persistent carbon benefit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0(41), e2304988120.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4988120

2. Xu, H., Lian, X., Slette, I. J., Yang, H., Zhang, Y., Chen, A., & Piao, S. (2022). Rising ecosystem water demand exacerbates the lengthening of tropical dry seas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1), 409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1826-y

3. He, Y., Liu, Y., Lei, L., Terrer, C., Huntingford, C., Peñuelas, J., Xu, H., & Piao, S. (2023). CO2 fertilization contribut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observed forest biomass increase in northern extra-tropical land. Global Change Biology, 29(15),4313–4326. https://doi.org/10.1111/gcb.16806

4. Hong, S., Ding, J., Kan, F., Xu, H., Chen, S., Yao, Y., & Piao, S. (2023). Asymmetr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s by plant and soil after forestation regulated by soil nitroge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 319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911-w

5. Cui, J., Lian, X., Huntingford, C., Gimeno, L., Wang, T., Ding, J., He, M., Xu, H., Chen, A., Gentine, P., & Piao, S. (2022). Global water availability boosted by vegetation-driven changes in atmospheric moisture transport. Nature Geoscience, 15, 982–988.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2-01061-7

6. Yang, H., Xu, H., Huntingford, C., Ciais, P., & Piao, S. (2021). Strong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yield confirmed by the Budyko framework.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2(4), 281–287. https://doi.org/10.1016/j.geosus.2021.11.001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张可欣:我的人生是旷野

人物简介

张可欣,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2020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光华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工商管理)专业双学位本科生。现任2020级本科地生班班长,2023级本科3班带班辅导员,学院学生助理。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学金等荣誉。

d8d8ec30b0eb4d7e86dffbe163378712.png

立学: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张可欣主修学位及双学位成绩优异,大三学年GPA位列专业第一。在主学位生态学的学习过程中,她培养自己的理科思维,理解统计学方法,学习使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在双学位工商管理的学习过程中,她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合作,多次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思维碰撞,共创出时代前沿所需的、可行性较高的商业计划书,参与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课堂成果汇报展示与商赛评比。

科研方面,张可欣注重锻炼科研能力、学习科研方法、培养科研思维,在刘鸿雁教授及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开展本科生拔尖计划,研究方向为氧同位素对区域降水的指示意义,具体研究内容为东亚地区石笋和树轮氧同位素的不同环境响应。同时,除了理论学习与数据处理和分析外,她还践行生态学的探索精神,在大学期间前往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新疆天山、河北塞罕坝等地进行野外实地采样工作。通过切身参与和感受,掌握了现场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本方法,收获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真正意义上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确立了自己要继续研究脚下这片土地的决心。

0c13bf48766d4f8f9d6217bf2740980f.jpg

进行野外实地采样工作

立能:锐意创新,薪火相传

时代为风,使命为桨。张可欣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在学生工作中不断提高能力获得自我进步,也将自身经验和体会传承给下一级工作者,力争成为北大精神薪火相传的学生骨干。

张可欣曾先后担任北大新生训练营辅导员、中学生暑期学堂班主任,并从2023年起,担任学院兼职带班辅导员。以自己在北大三年中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体会,为学弟学妹的燕园生活保驾护航。

44efd9a9dbed41cebde2e5b572043f56.jpg

策划学院新生集体生日会

c74053ca8f56433f94c90ccd3f1714aa.jpg

担任新生训练营辅导员

在担任新生辅导员期间,张可欣悉心关注班内的每一位同学,从大学生活的适应、选课的指导到专业选择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她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影响着着初入燕园的学弟学妹。通过与他们的日常谈心谈话、宿舍慰问等,让他们感受北大的人文关怀与温暖;通过开学初带领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新生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北大精神的传承与凝聚力,同时让大家更好地熟悉彼此,融入集体;通过点对点的深度访谈,指引同学们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明晰自己的未来规划,为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在担任中学生暑期学堂班主任期间,张可欣也致力于成为学弟学妹学习与生活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满怀真心与热心,力求为中学生们留下一次圆满的燕园体验。

ed0216221dfa42b8b7d038eda2553377.png

担任中学生暑期学堂班主任

张可欣还与一二九合唱比赛有着特别的缘分。大一学年,她作为参与者和同学们一同进行了《大地》的合唱演出,也因此与学院团委文艺部结缘。从大二起,她先后担任文艺部的部长以及团委副书记,组织并全程参与日常合唱排练活动,此外,她还负责活动慰问物资的购买、生日会等惊喜环节的设计主持,演出舞台的设计、舞蹈道具购买准备,入场MV的策划等等。从舞台的参与者成为幕后工作者,做好学院新生参与“一二·九”合唱比赛背后的后勤保障工作,引领大家感悟绵延数载的一二九精神,从歌声中唱响青年之志,在舞台上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一二·九”独家记忆。

2016103aa42a47b6ad71caaf9a536598.jpg

2021年一二九演出现场

388c67c9db03452380054665c55d2d7b.jpg

担任学院团委文艺部副书记

立德:责任于心,止于至善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张可欣始终行走在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路上。

2022年7月,张可欣作为思政实践领队助教,与学院的20名本科生一道,在学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实践主题为“科技赋能绵阳梦想,文化孕育华夏明天”,并获评城环思政实践优秀助教。在实践中,她细心负责大家的行程安排与通知,组织和审核新闻撰写,以及召开日评会。她始终坚持寓思于知——日日评方能日日会;坚持育政于行——率先垂范发挥榜样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向上向善发展。

cb9626eb9d0e4f5291946dd2acc8c8bb.jpg

担任四川绵阳思政实践带队助教

张可欣在大学期间还报名参与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如核酸检测志愿者、学校及学院的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志愿者等等。她在志愿活动中奉献自己的力量,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锻炼自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f679d63cf07843fa9ca3329e97835a29.jpg

担任各项活动志愿者

在课余时间,张可欣还积极参与学习了急救培训课程,包括学习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等基本急救知识,并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心肺复苏、AED操作等,取得了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技能证。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她掌握了一门急救技能,能在意外发生时为医护人员争取救治时间,还提升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站出来并提供基本的急救帮助。

41349e15370240daabf9594cbf922ca5.jpg

红十字会救护技能证

立身:心若向阳,次第花开

看世界,也找自己。张可欣不断探索自我、发展爱好,尝试拓宽人生的边界。她喜爱跳舞,曾在中学生暑期学堂晚会、院系新年晚会等舞台上参与节目演出;喜欢手绘,她为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和城环学院设计了多套表情包,也参与设计绘制包含一二九宣传海报在内的各类宣传海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报名参加了迎新跑、环湖跑、冬季越野跑等多项校内跑步活动;喜欢唱歌,也曾参与学院原创歌曲《大地》的音频录制……

77aa44bd90e14dad8928c4d74c274ae1.jpg

参加各类活动及部分手绘作品

寄语    

“Be water, my friend”。

这是李小龙在1971年的访谈节目中所提到的话。它告诉我们不要囿于某种固有的形状,要不断迈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做困难下永不停止翻涌的暗流,更要做能托起他人船只的海浪。希望我们一直如此。

Hope

编辑 | 罗华良

审核 | 宋宛儒 于佳欣 王顾言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郭文哲:从无字句处读书

个人简介

01

ffd19bff63b943b28d28257a93010494.jpg

郭文哲,福导航入口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修区域环境科学方向。曾任福导航入口团委学生常务副书记、福导航入口学工办助理、北京大学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秘书长助理、硕士班级班长、本科班级团支书等职务。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优秀团员、北京大学优秀团支书、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取得挑战杯一等奖、优秀实践团队、优秀青年调研成果、“力行计划”优秀个人等校级奖项。

(一)学术:广泛求索,精益求精

02

郭文哲学业成绩良好,硕士期间专注钻研大尺度数理模型研究与应用,扎实提升编程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本科期间曾于国家发展研究院进行经济学双学位学习,汲取货币金融、产业组织等多方面知识,持续拓展自身的综合能力。“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能高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多面手’和‘行家里手’。”他如是说。

36b3b6cd5b0841129a332ad8fb5a7002.jpg

郭文哲积极投身科研领域,在王学军教授与刘茂甸研究员的课题组中,他开展了全球区域的土壤汞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多项待发表成果。同时他协助完成了课题组部分代码撰写及数据分析工作,不断拓展自身的科研知识面。

(二)学工:忱忱热情,全面发展

03

郭文哲孜孜不倦助力学院学生工作开展,他担任学院团委学生常务副书记,分管组织部、秘书处、文艺部、就业实践部,并创新创建了青年发展部,统筹各部门开展党班团“活力提升计划”、“城帜”团校、“领雁计划”团支书培训、“一二·九”文艺汇演、“知行·同行”暑期思政实践、青年研修班等多项品牌活动。部门管理之外,郭文哲还参与学院“二十大精神”专题系列学习、北京大学地理学科70周年暨城环学院15周年庆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等重要活动的视频拍摄、组织策划或文稿撰写工作。

f492f704b40f4283a8c67e08774d49ce.jpg

而在学校方面,郭文哲担任校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博士生讲师团秘书处秘书长助理),任部门综合事务中心主任,参与筹办学校青年文明号、国是论坛、研究生暑期实践、青年发展沙龙、五四青春长跑等大型品牌活动,统筹部门春秋季招新、部员管理、值班管理、骨干培训等多方面人事工作,协管部员福利保障、办公室管理、文件管理等工作,并多次组织较大规模思政教育活动。数十份文件文案,数十份事务性表格的背后,是郭文哲助力学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忱忱热情。

94025c850a034149bce233428acf6f06.jpg

(三)社会实践:怀初心,行使命

04

此方燕园之外,郭文哲怀着为社会奉献绵薄之力的心,主动走出舒适圈与象牙塔,“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初心使命踏实践行者与社会进步有力推动者”,在祖国各地留下了忙碌的身影:在宁夏银川,郭文哲进行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项实践调研,负责走访调研与报告撰写;在河南修武,郭文哲考察修武县“美学”经济红色内涵与产业方向,负责实践团全面统筹工作;在河南洛宁,郭文哲挖掘洛宁县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文旅资源,协助全面统筹工作。

d843be37a42b43e7823aa9a2473fcecd.jpg

在浙江杭州,郭文哲先后在商务局办公室、粮食科、商贸运行科工作,调研机器人小镇、欢潭村、灵山村,参与搭建数字化驾驶舱体系、撰写粮食安全责任书、审批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并做主题汇报;在山西灵丘,郭文哲调研灵丘县特色农产品、主要工业企业生产与营销情况,协助全面统筹工作;在北京门头沟,郭文哲调研门头沟水峪嘴村灾后重建工作并提出专业建议,负责调研筹备工作。

3468722418044618982400be9df928c8.jpg

在郭文哲看来,不论是实践中的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感,都使他更深刻的意识到作为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激励着他不畏迈步入陌生的领域去担难、担险,不惧投身于基层与一线去担苦、担重。

寄语

05

a72f207ac775453bbd23e87a9caa9c68.jpg

敢云阅历多艰苦 最好峰峦最不平。愿朋友们更加深度地融入社会,融入党与国家的重大布局,以青年之力助推城乡发展、以青年之行迎击时代浪潮。

编辑 | 辛一鸣

审核 | 宋宛儒 张静婷 王顾言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张宏锦:好奇与探索共进,坚持与奋斗同行

个人简介

张宏锦,福导航入口2021级生态学专业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王娓副教授。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并担任1本SCI期刊的审稿人。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廖凯原奖学金、学术创新奖等荣誉。

859c6a0c41924b9aa5f4f36a33bf2215.png

科研之路的坚持与收获

张宏锦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草地退化这一环境问题,致力于寻找恢复退化草地并提升其稳定性的科学方案。每年暑假,张宏锦都会前往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地,进行固定样地监测实验。植物群落调查、地上生物量测定、土壤样品采集,这些琐碎而重要的工作,构成了他对野外工作的深刻记忆。在研究初期,面对着满地的陌生植物,他一度感到困惑和迷茫。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在导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将常见植物拍照记录并整理为图谱,方便复习和记忆,在多次实践后,终于掌握了快速识别样地植物的技能。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张宏锦深深地体会到,科研工作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

汗水的付出终会得以回报,他积累的大量数据最终被转化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氮添加的响应阈值,强调了在退化草地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提供了理论借鉴。对于张宏锦而言,野外工作是艰辛的,但正是这些艰辛,让他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生态学有趣的现象,更加坚定他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07be3ae5d79247e1bbfbcbb8e69becb2.png

内蒙古草地野外调查

对未知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心

“生态学充满了未知事物,而科研的乐趣在于寻找、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张宏锦对生态学问题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他认为阅读文献不应只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文献中寻找答案,这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数据处理中,张宏锦发现有一年的植物生产力数据整体偏低,这不禁让他感到好奇。通过分析气象数据,他发现该区域当年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这便为探讨植物生产力如何响应外界干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一发现让他欣喜万分,最终该成果在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成功发表。张宏锦说,文章的发表不仅是对他前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他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在学术交流中提升自己

“科研并非闭门造车,要学会让自己的成果‘走’出去,也要让他人最新的成果‘走’进来。”在校期间,张宏锦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参加“北京大学生态讲坛”青年论坛(获优秀报告人奖)、北京大学地理学前沿研究生论坛(获二等奖)等会议,分享他的最新成果。张宏锦回想起第一次上台作报告是十分紧张的,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问题与建议让他意识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而交流的过程也无形中提升了他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在聆听其他专家学者的报告时,许多新观点、新方法的提出,有时会给张宏锦带来新的灵感。他提到,自己前期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是在一次会议中受到启发。学术交流不仅对张宏锦的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也让他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1690f05018ba47f2b9bf1961fe8e4782.png

北京大学生态讲坛作报告

为科研生活增加调节剂

张宏锦所在的课题组(土土土土拨鼠科研团队)被评为学院的标兵集体,组内轻松愉悦、互帮互助的氛围让他的科研生活充满乐趣。组内时常组织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不仅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更有效地缓解了大家的科研压力。科研工作有时是枯燥的,对此,张宏锦分享了他的心得。他认为,在科研受阻时,不能一味地与问题较劲,而是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与其坐在那里苦想,不如出去逛一逛,运动运动,有时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困扰已久的问题会突然间茅塞顿开。

9f349911bb7f4d9ea4e2381799add8f2.png

课题组合影

除了专注于科研工作,张宏锦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支部参访活动、圆明园定向活动、校园自行车整理活动、校园冬季越野跑等。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回龙观社区调研活动中,深入了解当前环境治理的需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bd2ade5631e041d3bfe67ebc9065a4fd.png

在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寄语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热情与自信,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编辑 | 李玉华

审核 | 宋宛儒 王顾言 陈恬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詹子歆:推开门,往前走

个人简介

詹子歆,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大城环优秀共产党员、北大城环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暑期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现任福导航入口2021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2021级硕士人文班班长、2020级本科城规班带班辅导员,曾任学生会执委会副主席等。

64654.jpg

潜心学业,打基础,争上游

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詹子歆认真学习,勤奋上进,努力夯实城市与区域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城市地理专题、空间规划与城乡土地利用等多门研究生课程中获得了A+和A的优异成绩,总绩点名列前茅。与此同时,他将课程论文任务与导师的科研选题方向有机深度结合,既促进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效率。

b5fd97e1d89c48c0a18eec8406228854.jpg

詹子歆于西山八大处参加班团活动

静心科研,重实践,结硕果

詹子歆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在导师戴林琳副教授指导下,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相关方向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共有6篇论文发表或接收于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

与此同时,詹子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度参与天津市武清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项目并在其中承担重要工作。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核心,从区域协同、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发,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16个专题和9个重点问题研究,并最终完成规划文本、图集等全套成果。

7cf217ce05d24d3ab6bf9d0f4867f027.jpg

戴林琳导师课题组于新加坡开展调研考察活动

热心学工,求多元,促团结

在学业学术外,詹子歆积极参与学院学生工作,在服务师生的同时充分锻炼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班长,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支部核心堡垒作用,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成功举办了“弘扬冬奥精神,趣享冰雪运动”、铭记抗战历史,珍惜和平创未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十余次党团日联合活动,率领2021级硕士人文班获评北京大学先进班集体。作为带班辅导员,每学期保质保量完成一对一深入访谈并做好文字记录,通过分享自身本科学习生活的各方面经历,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助力2020级本科城规班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85a29f09bde74daabafdfab7befbe3a9.jpg

2021级硕士人文班于静园草坪举办团建活动

诚心志愿,行千里,做表率

詹子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多次响应校内防疫等志愿服务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表率作用。2022年7月作为城环广西百色思政实践团助教,带领13名本科生在凌云县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切实感受乡村振兴进程,最终圆满完成课程任务。百色实践团作为北京大学思政实践课示范典型获得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同年8月参加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赤峰团,担任克什克腾旗住建局局长助理职务,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办公室协助完成日常工作。由于实践期间的优异表现,最终获评“力行计划”暑期实践优秀个人。

f577e13b4d8347a5a63893ba116c86f3.jpg

詹子歆担任广西百色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助教

寄语

印象很深的事是曾经参加过一个座谈,某个师兄分享说,“很多人问我这么年轻有为,是不是有什么秘诀。从客观结果上说,一百个人推开门,或许九十九个人都掉下去了。但是如果你去问那个没掉下去的人有什么经验,他也只会告诉你,要做的只是推开门罢了。”事实上,无论选择哪条道路,我们都不知道它终究会通往何处,以及我们究竟会遭遇怎样的坎坷。可惜的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推开门,往前走;幸运的是,我们只需要推开门,往前走。

编辑 | 朱鼎

审核 | 宋宛儒 朱俊羽 王顾言 张慧新

城环 · 出彩城环人 | 王禹凡:思远行笃,乘风破浪

af1f017e040f4f14a85e920c6b153560.jpg

个人简介:

王禹凡,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2021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生,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兴业银行奖学金等。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Ecology》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篇;曾任福导航入口研究生会主席、2021级硕士党支部纪检委员、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组织联络部骨干等职务。

0 1

科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本科时王禹凡对微生物在碳循环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研究生阶段,她聚焦于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期望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提供参考。然而,期望变为现实并非坦途。从零开始学习编程和模型,科学问题几经修改,bug与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构成了无数个令人崩溃的瞬间,甚至让她怀疑自己思考的方向是不是从开始就错了。但幸好在老师的指导、朋友们的鼓励下,她相信“正是痛苦与欢乐的交织才构成了有趣的人生”,继续坚持思考与尝试,推翻与重建,终于在两年后,于期刊《Journal of Ecology》上发表论文《Grassland degradation affects the response of soil bacterial and plant but not fungal diversity to nitrogen addition》。王禹凡坦言,科研就是不断拓展思维、突破能力、强大心理的过程,正是这段“崎岖”的路给了她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底气。

2.jpg

4bacc5a82a7f42a883385a85bbcc9127.jpg

王禹凡野外工作照

0 2

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勇敢尝试,追寻价值

除了科研以外,王禹凡也在探索人生发展的其他可能。她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曾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学校研究生会组织联络部骨干等。在校研会任职期间,她曾负责北京大学研究生会骨干培训学校志愿者的招募、多次活动的主持及策划大赛现场设备的调度,在台前幕后的不同岗位、各项工作中逐渐成长。而在一年的积累后,她也完成了从执行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变的是角色、是看问题的视角,但不变的是为老师、同学们服务的初心。针对实际需求,打通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渠道,组织三峡集团参访,为同学们提供与HR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她也曾组织二十大精神学习会,邀请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进行精神解读,与同学们交流并为其答疑解惑,活动反响热烈,最终被北京大学新闻网报道。这些经历带来的是自身眼界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而作为组织负责人,王禹凡常用“不能只考虑成员们能为研会带来什么,更要思考研会能让大家带走什么”来鞭策自己,她也将带着这份期待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探索、前行。

a91ef86f6e364253b37645e039abf581.jpg

王禹凡作研究生会工作汇报

回想起最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她直言是作为天安门广场合唱团成员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重大活动。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她从刚开始的气息不足、对中声部的不熟悉到逐渐掌握发声技巧,将感情代入演唱过程,整整一个假期虽然舍弃了很多,却也收获满满。现在想来,这一幕幕依旧鲜活,自己依旧会感叹,在这最美的青春年华,在祖国的70岁生日当天,幸运地成为了那三千分之一,将歌声传遍神州大地。而那七万羽和平鸽带起的微风,和那十万只气球晕染的颜色,是祖国给予她的恒久温柔和极致浪漫。

f8d8acd487fa417ca0532592b41530a9.jpg

王禹凡作为广场合唱团成员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活动

0 3

寄语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未来之路乘风破浪。

编辑 | 朱芳芝

审核 | 宋宛儒 朱俊羽 王顾言 张慧新

出彩城环人 | 张斯琦: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张斯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8级本科生,兼获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中共党员。曾担任中共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本科党支部书记、城环第34期初级党课领队、18级资环班团支书等。在校期间曾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优秀项目奖、北京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目前已被录取为2022级直博生,研究方向为“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规划”。

于平凡中坚守初心,于无声中绽放光彩

张斯琦认为北京大学集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刚来到这里,大多数人难免会有落差,但平凡也可以发光发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张斯琦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担任团支书时严格落实团委的各项指示,完善团员信息,多次联合其他团支部开展团建活动。

张斯琦于党员发展大会

作为本科党支部书记,他负责学院本科生党员发展工作,对接16个本科团支部共332名团员,积极开展党班团联合教育活动,带领党支部获得多项集体荣誉。作为初级党课领队,他积极落实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办公室的各项要求,有条不紊、扎实有序地协调好各项工作,为党课的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张斯琦于初级党课

党团工作锻炼了张斯琦应对各项事务的能力,使他在落实每一项工作前的考虑和设计越发周全。

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梦想

广阔的高原,单调的戈壁,繁华的都市,寂寥的乡村……祖国大地到处都留下了地理人奋力耕耘的身影。除了校内学生工作,张斯琦也尝试着走出校门,奔向广袤的祖国大地,切身实地观察地理自然环境的演化,了解城乡变迁,知行合一,拓宽视野,扩展思路,提高认识,以实现前辈们对我辈的期待——以史地之通明智,铸就广阔新格局。

张斯琦于青年洞

张斯琦曾前往过山西大同,在遍布火山碎屑的山顶上极目远眺,细数祖国地貌的历史变迁;在河北秦皇岛,他与同学们一起结合课堂所学探讨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感受着秦皇岛“山海相融”的自然特色与悠久的边塞历史;在河南安阳走访产业集群,感受着安钢工业生产与殷商历史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探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地理学就是有这样独特的魅力,它就像一首时空交响曲,时间给我们带来磨砺与成熟,空间给我们带来思维与眼界。张斯琦希望我们以后能一直保持地理学赋予我们的最重要的世界观——家国天下的情怀、博古通今的视野、脚踏实地的坚持。

张斯琦于核酸检测与食堂防疫引导志愿活动

除此之外,张斯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他曾担任“林歌计划”校园文印纸张回收箱管理员、参与过“五四植树”、承担过校园核酸与抗原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和食堂防疫引导工作等。他认为,健康燕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只要我们都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疫情之下感受到温暖,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行路致远,上下求索

2018年入学以来,张斯琦认真学习课程知识,积极与老师进行提问与交流,同时双学位的学习也让他能够用不一样的思维来看待本专业的问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通常是北大的本科生第一次系统性的科研活动,是一种与课程学习不同的学习和锻炼方式。张斯琦在20206月加入了曹广忠教授的团队,并完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个人独立项目立项。

他本着“以理论探讨为本,以数据分析为证”的研究思路,更好地去理解了地理学理论和实证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时空问题。张斯琦说在本研的过程中,他训练了自己的科研思维,夯实了自己的数理基础,完整地体验了学术研究的全部流程。

张斯琦于中科院地理所作汇报

他认为对于做本研的同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精选标题、“小题大做”,以避免眼高手低;要广泛阅读、梳理回顾,以保证研究具备一定的前沿性;要定期在研究生组会汇报交流,做到心中有数。张斯琦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个人独立项目在最终答辩时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本研项目。

学会选择,让明天更加美好

“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路必择而蹈”。

张斯琦表示:“本科毕业后有的同学选择了保研,有的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了出国留学,也有的选择了就业。进入研究生阶段,我们即将开始面对更加多元而又复杂的环境,更加激烈而又有趣的竞争,更加聪明而又努力的同学,选择也更加多元。

“因此除了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我们还需要努力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渐渐明晰自己的选择,进而获得成长的内在动力。”

张斯琦认为要学会选择,做出选择后便全力以赴,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准备的人到了那个时间节点往往会有更多的选择。

“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的广大舞台,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扩宽眼界;由衷感谢曹广忠老师、刘涛老师和其他所有老师们,感谢您们无私的帮助、耐心的指导和最大限度的包容;感谢一路走来陪伴和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学会调整心态,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于奉献中寻找人生的价值。


​ 出彩城环人|陈宇昂:致敬未来,那里有无限可能

福导航入口环境科学方向2018级本科生,曾任福导航入口学生会主席、新媒体运营部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本科期间师从王学军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论文,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廖凯原奖学金、CASC二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北京大学第二十九届挑战杯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二十八届挑战杯三等奖、数维杯竞赛国际一等奖。

科研:充满意外和失败的修行

在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影响下,陈宇昂遵循自己向未知进发的想法,没有过多犹豫就联系了王学军教授,跟随导师开展区域环境过程的研究,开启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陈宇昂第一个负责的课题是“中国工业源氨排放清单编制”。以往的研究中,氨排放清单侧重于农业源的排放核算,而近期卫星反演和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地区的工业点源对氨排放可能有较大贡献。因此,陈宇昂建立了高分辨率的中国点源级工业源氨排放清单,识别氨排放热点地区分布与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了理解“氨逃逸”问题,陈宇昂拜访当地工厂,与工程师面对面交流。交流过后,他不仅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对于工艺选择与实施情况的理解也愈发深刻,也为之后的模型模拟和政策研究提供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陈宇昂田野调查


陈宇昂初探科研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课题伊始就遇到了数据缺失、可参考文献少、代码出错、数据不匹配等问题使得课题停滞不前,甚至让陈宇昂一度想要放弃。

在第一个课题遇到瓶颈之时,正值挑战杯立项,他联系导师表明自己想要拓展新课题的想法——关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带来的汞释放。缺少了老师与师兄师姐的直接带领,构思新课题的过程十分困难,却也让陈宇昂找到了科研的乐趣:“文献堆中找到未被触及的一小片空白,一步步逼近更合理的假设,科研也可以是激情和快乐的。”挑战杯的经历使得他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开拓的了他的科研思路,也因此使他能够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中国工业源氨排放清单编制“的研究。

重新拾起课题后不久,一个“巧合”让他在一篇经济学文章中找寻到符合文章需求的数据库,停滞半年的工作得以推进。虽历经艰险,但终有收获,这两段科研经历让陈宇昂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陈宇昂于北京大学挑战杯

现在,陈宇昂依然在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科研道路的未知与坎坷让他对科研重新认知:“当我放下对成功的偏执,便得以领略道路上的万千奥妙。某两个变量显著相关会让我开心一晚上,因为或许其间就有‘究天人之际’的可能;卡壳一个月的瓶颈突然在20年前的文献中找到答案,抬头仰望星辰惊叹前人伟力的同时,也更深入的明白‘通古今之变’何其重要;文章最终的发表固然令人欣喜,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得以对某一科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贡献,得以‘成一家之言’。”


科研道路充满未知,陈宇昂也会像最初一样,一直向未知进发。

时刻准备Plan B,坚定奉献不动摇

除了科研与日常学习,陈宇昂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曾担任福导航入口学生会主席以及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每一份工作都包含着他的努力与心血。

陈宇昂担任学生会主席时,刚刚结束整整一个学期的网课生活,学生活动得到了更多关注,但也对活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陈宇昂此前任职于新媒体运营部门,对活动组织并不熟悉,也因此对新生舞会等活动的筹办十分重视,与联合举办舞会的院系主席和部长多次沟通,协调确认场地、宣传、服装等各方面准备情况。虽然疫情的原因让之前的努落空,但与自己的失落相比,新生们的期待落空更让他难过,“那一刻我意识到,作为活动负责人和组织者,身上的责任很重”。因为这一次的经历,在后面的活动组织中,陈宇昂会带领学生会的大家一起制定两套方案,提前规划如何应对意外取消等情况,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负责。

学生会合影


虽然为了疫情防控需要,活动举办不确定性较大,时常会遇到推翻方案的情况,但这并没有让陈宇昂失去学生工作的热情与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会各部门各司其职,城环微信平台运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共推出100余篇互动推送,多篇获得上万阅读量,“北大城环”公众号在全校官方公众号评比中获得第三名。

陈宇昂提出的“主题月”模式也效果显著。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学生会坚持每个月办一场活动、一场讲座、出一篇精品推送。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一度的“城环文化节”活动,尽管去年在线上进行,并没有先例可借鉴,学生会依然推出了十个富有院系特色、宣传地理文化的趣味活动,包括童昕教授的主题讲座、地理大富翁、生态瓶制作等。同学们不仅玩的开心,收获了知识,也对城环和地理文化多了一分归属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群众游行方阵合影


除了校内学生工作以外,陈宇昂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和志愿活动。他曾参与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在一次次第一体育场和长安街的演练之后,在天安门前满心激动地举起火炬,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他曾加入“弥足珍桂”实践团,前往钦州二中支教,带着孩子们看《生活大爆炸》,演英语话剧,一起逛钦州夜市吃猪脚米粉;他也曾加入招生组、担任过新生训练营辅导员、组织过中学生暑期课堂,以最大的努力架起同学们高中到大学的桥梁。坚定奉献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陈宇昂与暑期学堂合影

碳中和:抓住机遇,迎接未来

陈宇昂最早接触的研究更多关注微量污染物,如氨、氮、汞。这一类污染物含量虽少,却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例如城市地区的工业源氨排放、河口地区的鱼类汞暴露、藏民的藏药汞暴露等。见微知著,关注一个个具象的人是这一类研究最为明显的特征。

20208月,陈宇昂第一次听到“碳中和”这个概念,才明白环境研究也可以关系到国计民生。“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当他逐渐了解碳中和之后,他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对他的号召,这是一种所学能为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所用的兴奋。

陈宇昂与王学军教授课题组合照


在最初开展工业源清单工作时,陈宇昂已经意识到工业和能源系统紧密联系,唯有协同脱碳、协同减排,才符合时代大势。在朋友和师长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开拓研究方向,联系国内外研究此领域的老师,开展合作科研。

他曾在清华大学刘竹教授课题组作为实习生,参与和微软合作的负碳计划,研究全球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碳汇;

也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Gang He教授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参与SWITCH- China能源模型的开发,为各类研究者提供无需代码即可运行的能源模型平台。

在模型方面,他也曾在耶鲁大学Julie Zimmerman教授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从事铜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旨在为碳中和背景下铜需求的增加提出解决途径;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他也曾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Valerie Karplus教授合作,关注跨国能源投资的外部性,研究税收政策对脱碳减排的重要性,相关工作成果已经投稿Energy Policy

陈宇昂于耶鲁大学Julie Zimmerman教授课题组汇报

“多次担任科研助理的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陈宇昂十分珍视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交流的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充分接触“碳排放”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广泛结识能力强、视野广、待人友善的师长与同行,也让他对环境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充满希望。在全球局势紧张的大背景下,环境研究者得以在COP26会议上推动中美发布联合声明,这是了不起的成果,也是各国科学家与政治家合作的典范。

“之后,我也将远渡重洋,求学海外,一切都是未知,未知的土地,未知的生活,未知的学术。但在我拥有如此多宝贵的经历之后,我不会感到害怕,我会对未知发起挑战,对即将到来的事业满怀兴奋。我想我不仅要努力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力求精进,更需肩负民族复兴与国际合作的责任,时代在召唤,我辈正当时。”

致敬未知,那里有无限可能。


城环 · 人物 | 入选年度人物后,这位城环学子又获“五·四奖章”!

5/4

青年节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在今天——五四运动103周年,

北京大学的124岁生日,

北大青年将绚烂绽放。

20223月,第十三届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经过院系推荐、审核初评、现场终评,最终从27位终评候选人中评选出了10名“学生五·四奖章”获奖学生。福导航入口2020级博士生刘钊凭借扎实的个人实力与出色的现场展示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学生五·四奖章”。他是以专业所学助力7321个乡村建设项目的落地实践、为燕园近20个部门贡献千余件设计作品的美育精神传播者,有力展现了当代学子向上、向前、向阳的青春力量。

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设立于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前夕,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北京大学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

刘钊参加“学生五·四奖章”评选

点击图片查看“北京大学”公众号文章:

“揭晓!获得北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青年人”

就在202112月,刘钊突出重围,获评“2021年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每个刘钊挥洒过热忱与汗水的地方,都留下了他散发的温度和光芒。从成果丰硕、勤恳耕耘的科研人,到学院学生团委常务副书记、融媒体中心的主心骨,到装点校园的设计师,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在多重角色中,他诠释着北大学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春风貌,书写着新时代北大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出色篇章。

12项专利

7SCI/SSCI论文

1000余件设计作品

科研人、设计师、志愿者

……

他是来自福导航入口的

2020级博士生刘钊

有计划、效率高

有温度、有情怀

曾任北大微信公众号学生团队总编

以文聚力,以笔绘情

他是虔诚的追光者

也是一位默默传播光的人

体会脚下热土的呼吸与脉搏

刘钊本科时的专业是城乡规划,“本来以为会学工程机械、水利测绘,结果去了以后,第一年就是学画画。”大学第一年就接触“艺术”的开端让刘钊有些错愕。

要研究好城乡问题,刘钊要学习相关的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交叉学科的背景,使刘钊涉猎广泛,建构起基础夯实的知识大厦。

刘钊参与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

DDL”没有成为刘钊的困扰,他的计划表精确到小时,列出各类目标。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发表7SCI/SSCI论文,担任3SCI/SSCI期刊审稿人……学术“高光”背后,是刘钊异于常人的自律和汗水。

刘钊的部分计划表

刘钊师从汪芳教授,硕士期间学习风景园林,连续三年专业和综测排名均为第一;博士期间学习人文地理学,获得校级优秀科研奖。汪芳教授无私的指导和支持,也助力刘钊不断开拓能力边界。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建成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反思人和土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中国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刘钊和导师汪芳教授

伴随着学习的深入,刘钊逐渐发现,在北大,不仅要积累知识,还必须在校园外体会脚下热土的呼吸与脉搏。四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五湖四海、城镇乡野,研发城乡规划设计多项技术,获批12项发明专利。他跟随汪芳教授团队,以黄河流域为案例地,有效解决了沿线村镇生态修复、遗产保护等城乡问题,帮助改善当地村镇的人居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述工作中,刘钊参与的成果也在2021年获得首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今后的日子里,他将在中华大地上带着更多的关切和思考,热忱在心,求真力行。

刘钊(前排左五)参加汪芳教授负责的基金委中德中心“黄河-莱茵河城镇化和地方性”主题的学术工作

该成果被收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度报告》

传递美好的设计达人

很多设计灵感都是来源于多看美好的事物,多听动人的故事,多体验不同的选择,多用心感受生活。

对学术的追求并没有将刘钊束缚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在刘钊的多个身份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设计师”。四年里,学校1000多件设计品中,都藏着他的名字,以至于每当北大公共空间出现新的设计作品时,总有同学会询问刘钊,是否又是他的作品。

体育馆引导师生接种新冠疫苗的标识设计、家园食堂令人食指大动的菜品宣传图、下载过万次的北大四季PPT模版……刘钊的作品装点在燕园的多个角落。“春节期间,我为留校的师生们设计了春节大礼包。虽然辛苦一点,但是能够为大家增添一丝春节的喜庆,我乐在其中。”

刘钊设计的燕园春夏秋冬

燕园陪你过大年主视觉(刘钊设计)

今年,作为一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他为场馆全体志愿者们设计了近200页的工作手册口袋书。“能够让志愿者的工作更顺利,就是这本小书的全部意义”。此外,他还精心策划设计了定制印章、纪念册等,给予志愿者们温暖保障。

刘钊负责策划设计的《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手册》

刘钊策划设计的双奥志愿者纪念册

生活之美,串联起刘钊设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美好的景致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感受万物的存在与时光的碰撞。兼具功能、地域性和美学的设计才是好的,”在刘钊眼中,设计任务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充满快乐和精彩的爱好:“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是用心表达美的感动,更是一份科研之外的放松。”

讲有温度的北大故事

在做官微工作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在为北大发声。因此每一个媒体人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每个决策都要经历万千目光的检验。

寄真情于文字,以镜头颂温暖。刘钊的另一个身份是北大新媒体建设的“一块砖”。他与新媒体的联结,缘起于对摄影的热爱。作为一名理科生,一切从零开始,点滴积累,将这份好奇化为热爱的动力,刘钊在新媒体道路上不断前行。

刘钊参与官微活动

传媒人,有态度,也要有温度。刚成为微博小编的刘钊,曾在后台逐一为每个有北大梦的高中生回复“加油”作为祝福,给他人以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时,刘钊也力图将官微打造成官方信息的“中转站”、抗疫工作的“加油站”,让他的居家时光无比忙碌。

为了拍摄到一张好看的雪景,刘钊会捧着相机在雪地里徘徊三四个小时,用冻红的双手定格一帧帧美图;为了做好“燕园建筑之美”系列推送,刘钊对园子里的每栋建筑,从屋顶形制、屋脊走兽,再到雕梁画栋,无一不细细考察。这背后的反复奔走、千修万改,对刘钊而言是家常便饭。

刘钊担任北京论坛的记者

他陶醉于将自己眼中定格的美丽燕园、脑海里印刻的历史积淀分享给每位读者的过程。分享意味着快乐翻倍,也传递着刘钊对学校和社会负有的责任感。“我们都是万千北大人中的一个,每一个渺小的身影里都承载着无限巨大的力量,当它注入官微迸发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上百万甚至千万的人。”

在官微学生团队,从小编到总编,如果从官微推送中搜索“刘钊”这个名字,有200多条的署名记录,内容涵盖统筹、文字、视频等各种工作。

四年来的“摸爬滚打”,使刘钊更加坚定了心底的这份热爱。“让大家听到北大师生的时代强音,我感到责任重大,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这份幕后工作。”

刘钊参与的部分推送

以微光照亮微光

志愿服务的魅力在于,以微光吸引微光,以微光照亮微光,你会时刻感受到用行动传递温暖的幸福感。

校园内外,身体力行是刘钊的标签。这位身兼校园媒体主理人、设计达人的博士生,还有另一个身份——为大家送去温暖的志愿者。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迎新跑……刘钊在学校大小活动中都在用青春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

从小家到大家,刘钊作为志愿者,为国家多项重大活动顺利举办保驾护航。2021年,他参与到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中。两个月有余、近一百小时的服务工作,是刘钊作为“幕后英雄”,奉献庆祝大会“台前精彩”的注脚。

刘钊服务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

今年,刘钊又积极投身于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中。从天未明到夜幕降,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志愿者”,刘钊和志愿者们完成上百次物资交接,累计接收和发放各项物资上万件。完善的后勤保障,让700多名“小蓝人”们干劲十足,成为北京冬奥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钊在冬奥志愿者出征仪式上

刘钊与冬奥志愿者们在搬运物资

学院里,刘钊继续将这份光和热传递下去。他担任学生团委常务副书记,在学院张新平老师的帮助下,他从无到有创建了院融媒体中心,推出“红色地理微党课”等有专业特色的栏目,受到广泛好评。

刘钊负责的“红色地理”学党史等系列活动

刘钊说,自己童年时的偶像,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在首飞任务中,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压力,能付出自己的一切,这些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刘钊将杨利伟的品格树为精神灯塔,用青春点燃志愿之火,将光明和温暖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

始终面向阳光

先学会付出,不求回报,未来终会在某一处有所收获。

刘钊就像个“大男孩”,用好奇的眼睛,不断发现生活之美;他又是心怀家国、坚守初心的新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志愿服务使“小我”与“大我”脉搏共振。

科研、工作、爱好、志愿服务,刘钊在诸多任务之间应对自如。谈及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平衡之术”,他说:“第一是要有计划,第二是要劳逸结合。”但刘钊又不是一个“装在计划中的人”,他的生活丰富多彩:“做我喜欢的事,可以成为科研生活的调剂。”用镜头捕捉燕园美丽瞬间,用画笔勾勒北大美好点滴,让刘钊在业余时间充分休息,品味人生百态。

他想告诉学弟学妹们

“所有美好的风景,都值得寻找和等待”人生道路上常常有忧愁和困难

但“始终面向阳光,阴影自然会落到你身后。”


出彩城环人 | 孟文君:科研之路,且歌且行

孟文君,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17级博士生,环境地理学方向,师从陶澍院士,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她在博士期间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荣誉,三次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学术创新奖、铁汉城环奖学金、优秀科研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等荣誉。

科研之路,且歌且行

孟文君早在本科就开始接触科研工作,并于2013年底参加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进入陶澍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和学习。

2014年底她转入模型组开始进行第一个独立研究项目:全球氨排放清单的建立。在该项目中,孟文君独立完成了包括文献阅读、排放因子查找整理、能源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分析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完成了88种燃烧源224个国家和地区1960年到2014年氨排放量、排放强度计算以及全球0.1°×0.1°的分辨率的空间分布插值计算以及人均排放量计算等。2017年,孟文君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刊物ES&T上。

博士研究期间,孟文君继续从事生活源政策的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相关工作。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之后,她的工作重心即转移到对该政策的效益分析中。20198月,她主要研究的对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地区的农村煤改气煤改电政策的能源与环境的评估结果发表到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中。

在此基础上,她针对2+26地区清洁取暖规划的实际实施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和地形等各方面量化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差异化清洁取暖目标模型后推广到北方其他地区,相关成果于202010月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ES&T上。

在以清洁取暖规划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政策之外,炉灶改造运动也是中国农村生活源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文君针对中国炉灶改造运动的环境与健康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能源转型和炉灶改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整理成文于202110月发表在环境科学期刊ES&T上。

在关注农村生活源政策带来的生理健康影响的基础上,她又进行了空气污染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干预政策的效益分析,该研究成果于20222月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ES&T上。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活,孟文君对博士期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印象深刻。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评估“2+26”地区的清洁取暖规划,当时政策刚开始执行,相关数据都需要自己到各省、各市甚至各县的政府机构网站或官方新闻去搜索,她为搜集和整理数据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最终这些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她觉得,科研确实有时是单调的,日常的大部分工作是搜集数据、写代码、分析数据、写文章的单调循环,但是想到自己的工作可能会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改善,她就有了动力。在博士生涯结束后,孟文君有志于继续从事学术工作,也即将赴德国做博后,在科研中,她可以找到自己的意义。

德国交流,开阔视野

在科研工作中,孟文君认为积极参加会议以及访问交流是了解新思路和开拓视野的很好的方式。20213月,孟文君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去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交流学习。在这一年的德国生活中,她感到收获颇丰。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

首先是在学习科研上,孟文君在德国的团队与之前国内的团队的工作虽然有所交叉,但更多的是全新的内容,考验着她的学习能力,也让她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科研探索。

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线上会议

同时,国外的科研人员有时会有不同的工作思路,他们的思路方法时常让她感到惊喜与新奇,这也为她带来了更多的经验,开拓了思维。

在生活方面,国外交流的经历可以让她了解不同文化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更加理解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感受到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遵从内心,劳逸结合

作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孟文君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希望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首先是要学会取舍。在本科期间,她对科研产生兴趣,于是加入了学院的“珠峰计划”进行本科生科研,由于精力有限和志趣所向,孟文君并没有选择其他的学工或者选修双学位。人生很难做到方方面面都十分完美,过多的事务可能会让精力过于分散,难以做到精益求精。她认为本科生科研是一个了解自己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契机,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初步探索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学术,是否喜欢这个研究方向,以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毕竟博士五年是很长的时间成本,不可贸然作出决定。

扫雷

孟文君也建议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一定要安排出时间来放松。孟文君有自己独特的放松方式——扫雷扫雷是一项有世界排名的竞技类游戏,在科研进展不尽如人意时,孟文君就会冲刺扫雷排名,每次看到扫雷的排名提高总能为她带来一定的成就感,沉浸的过程也有助于她理清思路,之后更好地投入到科研过程中。

孟文君在闲暇之时也会弹吉他、打台球,与课题组成员相约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灵活的头脑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是孟文君的锦囊妙计。

北大九年,温暖不断

提及在北大最难忘的回忆,孟文君认为是本科期间度过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在三角地和学五CBD和同学好友一起刷夜、一起吃麻辣烫、一起谈天说地。那时候孟文君和其他伙伴有着相同的理想,相同的情怀,相同的快乐,大家单纯而坚定,追随着内心而生活学习。而读博之后,课题组的同门、畅春新园宿舍的室友和17级博士班的同学在她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是她学习科研道路上力量和温暖的主要来源,她对他们的陪伴和友谊充满感激。


出彩城环人 | 陈昱龙:理性与激情,是灵魂远航的舵与帆

陈昱龙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本科生,辅修社会学双学位。曾担任福导航入口学生会新媒体部部长、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学生志愿者协会秘书部部长等。在校期间曾获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力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福导航入口团学研优秀骨干等荣誉。

1.埋头专业,深耕开拓

2018年入学以来,陈昱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兴趣导向下不断探索人文地理的学科领域,完善知识架构,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增进ArcGISCADRhinoPS等专业软件的操作熟练度,在专业领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陈昱龙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于2020-2021学年度参与城环学院赵鹏军研究员课题组研究并撰写本科生科研论文,研究主题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评价》。在研究的过程中熟练运用ArcGISSPSS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论文报告结构清晰、内容翔实,获得了老师的好评。

2020-2021学年度在童昕副教授的指导下,他参与完成《基于市场供需关系的中国铅蓄电池逆向物流体系研究》的研讨与论文撰写工作,并以参赛者的身份参与2021年第十四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国际会议。

2021年第十四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国际会议颁奖典礼

同时,他还在柴彦威老师的指导下,对北京清河街道社区生活圈的物质空间和居民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这些研究经历中,陈昱龙不仅获得了个人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对人文地理这门学科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和认识。

2.兴趣广博,知识丰富

一门学术之发皇滋长,固贵有专家,而尤贵有大师……今日国内负时誉之大学,其拥皋比而登上座者,乃不幸通识少而专业多。

陈昱龙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在兴趣的指引下,依靠北京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从通识课程中充分汲取养料。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探索的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以及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自然要素在人文地理现象中也会起到影响作用,城市是人类和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场所,同时也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剧烈的区域。在高密度、高流动性的时代,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也需要做出回应。因此他主动在培养方案外选择自然地理与城市规划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社会学双学位的修习使得陈昱龙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有着充分的了解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思维方式也开始向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取向而转变。

陈昱龙积极地将社会学与地理学知识进行结合。在柴彦威老师开设的《城市社会学》课程中,陈昱龙通过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了一日尺度下大学生校园公共空间的时空间利用特征研究。在冯健老师开设的《城市社会地理学》课程中,他也初步探索了多校区高校中各个校区之间的融合程度。

陈昱龙期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将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结合到人文地理的研究中,以城市城市生活作为研究主题,走向未来的学术道路,为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出贡献。

3.投身实践,初心不忘

岁月荏苒,在北大学习和生活四年,也是陈昱龙实践初心、奉献付出的四年。在校期间,他十分热心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曾担任院学生会新媒体部部长、百讲志愿者协会秘书部部长等,三年累积志愿时长超过150小时,以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周年纪念讲堂学生志愿者协会新年晚会

百周年纪念讲堂学生志愿者协会迎新仪式

担任院学生会新媒体部部长期间,陈昱龙带领部门高质量地完成推送排版制作、修改、审核和发布等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疫情期间微信平台线上活动的策划,也为城环文化节的筹备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地貌实习实践团

陈昱龙于2019年暑期参与到福导航入口赴大同与秦皇岛的知行·同行计划地貌实习实践团。

以课堂上的知识作为的基础,以户外的考察与实践作为的过程,将课堂上的地貌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探讨,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根据地貌特征与地层堆叠关系讲述地貌故事,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安阳实践团

2021年的暑期,他又参与了学院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开展专题研究。在此期间,他与小组成员一同了解安阳城市发展史,同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参与到安阳市民的城市生活中,最终其撰写的实习报告得到了多位老师的肯定。

在这些独特的亲身体验过程中,陈昱龙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理解。


出彩城环人 | 陈雪琦:尽善尽美,开启无限可能

陈雪琦,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辅修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多年保持绩点专业第一、综测第一,五年总绩点3.834。曾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福导航入口荣誉学位、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学金、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与奖励。

打牢基础,专注学业

在五年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中,陈雪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不同学科、各类课程相交织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她感受到了地理学思维对于空间和差异的强调,领悟到城市问题的复杂性,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兴趣与关注点所在。不论是专业核心还是自主选修、跨院通选,每门课程陈雪琦都用心感受、认真对待,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相关理论基础和实操技术,在小组作业和课程讨论中积极思考、组织安排,取得了优异成绩,于2022年6月被授予福导航入口荣誉学位

陈雪琦毕业照

在认真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陈雪琦还结合自己的兴趣辅修了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及相关课程。除了学习文物保护技术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了多件文物修复外,还选修了遗产、古建、考古、博物馆学的相关课程。考古学背景下对于小尺度文化遗迹、田野挖掘的重视,与地理学重空间、重区域的出发点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根本上仍然是对人类活动和需求的研究。相关课程极大的丰富了陈雪琦的知识体系,看到了两个学科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也意识到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

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小组合照(左二)

此外,作为组长,她于2021年暑假参加了自然资源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在学院四位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获得了全国唯二的一等奖。设计作品和创作历程获得了自然资源部相关部门采访,在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及中国自然资源报上发表。

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媒体宣传

初涉研究,关注前沿

在课程学习之余,陈雪琦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与项目实践,于2021年3月加入了宋峰老师课题组,参与了多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革命文物等研究项目与保护管理规划,并于2022年7-8月赴新疆多地开展国家公园与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科学考察。

新疆考察合照(前排左二)

在这一过程中,她得以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将其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中,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及社会的发展历程,于2021年7月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为期15天的会期内作为林草局自然遗产专家技术团队的代表,全程参会,为中方代表团提供技术支持,相关成果已形成论文发表。

世界遗产大会合照(左四)

这段经历使陈雪琦认识到了遗产事业的政治性、发展中国家遗产事业的独特性,也意识到了多学科跨专业融合研究的重要性。在宋峰老师的指导下,陈雪琦与课题组成员坚持以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多轮调研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每周研读城市形态学经典著作、探讨我国城镇空间发展规律与现状问题、研究文化景观的发生发展演化历程,经过与导师和同组同学的多轮讨论,使她对我国社会主义空间形态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其中,对于北京城市形态和社会变化的考察与研究成果,已获得第29届国际城市形态研讨会(ISUF)接收,即将于9月进行汇报。

陈雪琦于课题组研讨室

同时,陈雪琦在陈耀华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国家创新训练计划资助,以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为主题的研究,获得了优秀评定,并连续两年参与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此外,她还在文物保护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于2019-2020年参与了文物保护专业科研训练,完成故宫养心殿、南海一号饱水木材、太原东山汉墓腐朽木材等有关研究,两篇文章均已发表。

陈雪琦于哈尼梯田调研(右二)

侧重应用,实习实践

课程之余,陈雪琦还参与了丰富的实习实践工作,于2020年暑假和2021年寒假分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习。在这一过程中,陈雪琦主要参与了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专题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项目,深入了解了开发区、产业规划、城市更新等工作流程与建设限制,对有关项目和面向实施的规划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陈雪琦于天津调研(右二)

陈雪琦在学院举办的各项实习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系统的地理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经历。课程实习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亲身调研和分析去感悟城乡地域与大自然的尺度,不断解锁各项专业技能,深切领悟到在地理学基础上吸纳多元学科思维的重要性。此外,陈雪琦曾经作为领队和院学生会实践部部长,组织学院实践团赴福建参与了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通过深入村庄的实地走访调研透视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获得了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唯一金奖。

陈雪琦于福建实践调研(左一)

多元发展,勇于尝试

学习之余,陈雪琦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十分注意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在体育方面小有成就。自从初中开始接触定向越野以来,这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运动便一直吸引着她,因此陈雪琦一入学便加入了定向运动协会,在几次比赛中崭露头角后,于大一下学期成功入选校定向越野普通生代表队。

作为主力,陈雪琦代表学校参加了各项国家级、省市级比赛,四年来共获得全国学生定向赛团队赛第七名、混合接力三等奖,省级首都高校定向锦标赛、巡回赛、北斗杯军事定向赛、北京市体育大会等大型比赛前三名,带领校定向队连续四年获得首都高校徒步定向锦标赛等省级定向比赛冠军,创造了北京大学在相关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尽管学习工作繁忙,只要拿起地图,烦恼和疲惫便会一举抛在脑后。

此外,陈雪琦还加入了院女子篮球队,五年来除了球技的提升外,也在球队中感受到了浓浓的集体氛围、认识了许多朋友,更收获了无数快乐。女篮队是陈雪琦进入北大以来最有归属感的团体,让她更加热爱城环、更加热爱着这座园子。同时,她每年都积极参与到秋季和春季运动会田赛和径赛的多项比赛,曾经获得过2项第二、4项第三等多个名次。体育带给陈雪琦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奖牌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快乐、经历与归属。

开启未来无限可能

未来陈雪琦将在学院继续深造,攻读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硕士学位,跟随宋峰老师,进行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以及城市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努力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对接,不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科研项目工作中,助力我国世界遗产与保护地事业。

研究生毕业后,她希望能够用专业所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将个人未来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实现北大城环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出彩城环人 | 赫文琦:勤耕耘风雨兼程 心无悔青春绽放

赫文琦,福导航入口2019级生态学硕士,中共党员,师从刘鸿雁教授,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挑战杯”一等奖等荣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SCI;在校期间曾担任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副主席、校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院研究生会副主席,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行远自迩,终有佳音

在校期间,赫文琦学习勤奋刻苦,态度端正,在校期间获得多项奖励,综合成绩名列班级第一,在入学初期就为学术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赫文琦赴内蒙古野外科考

知识是学术的地基,田野考察则是论文的砖与梁。赫文琦曾跟随导师赴河北塞罕坝、内蒙古赛罕乌拉、北京东灵山等地开展多次田野考察。一次次山里的样本采集,一遍遍草地的调研踏查,一场场野外测量与实验,馒头、咸菜、冷水成为了她对出野外最深刻的记忆。六点钟出发,一两点入睡,倾盆大雨下抱着仪器艰难上山,留下她和课题组成员扎实的足迹。当她回忆起这些经历,她表示:“我很感谢那些野外考察的日子,它教会了我敢于吃苦的精神。怀美好的心、做艰辛的事、走棘荆的路,在我看来这就是生态人的使命与责任。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奔跑,我们都是书写者,我们都是收信人!

赫文琦赴内蒙古野外科考

野外考察的艰苦环境既丰富了她实践的经验,使她体会到绿色发展道路上需要付出的艰辛,也点燃了她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生态事业的热情。

行远自迩,一以贯之的积累终有回报。研究生期间,赫文琦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稿三篇SCI期刊论文,其中两篇已被接收并发表,论文“Patterns i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ontents at the tree organ level in response to drought duration”发表于全球变化领域顶尖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IF=10.99)。

感受光,发散光

在校期间,赫文琦共参加4项国家级重点课题,8次国内外会议,并在4次重大会议中作为主讲人进行汇报。她表示自己的学术成绩离不开和生态领域前辈和同行的交流。回忆起第一次参加研讨会的时候,赫文琦表示自己当时非常紧张,感觉自己表达上和整体思路上与其他同行存在差距。

但是在和课题组、评委组的专家交流沟通过程中,专家们给予了很多意见,例如将线性回归的方法更改为广义线性模型,这使得她开始逐渐体会到与其他科研人员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放下了紧张情绪。在之后的交流,她不断吸收专家意见,丰富个人成果,同时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最终在各种研讨会上游刃有余。

赫文琦于北京大学生态学讲坛进行学术汇报

正是因为收到了科研道路上前辈们的指点,赫文琦对于促进科研领域的交流沟通十分热诚。她曾协助学院举办第六届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服务线上线下100多家科研单位的5000余名师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曾作为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副主席,协助开展全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会、学生会主席论坛,组织京区考研保研硕博分享会,促进了全国地理学子之间的工作交流互鉴。

课题组合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赫文琦在校期间曾担任北京大学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协助开展北京大学研究生思政教育重大工程——“1000+”领航培养计划和骨干研修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领航计划,她表示“领航是研究生认识校园的出口,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被大家所需要、所期待的。”

在此期间,赫文琦曾为领航培养计划的学员答疑解惑,与学员们谈心谈话,并在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进行情绪安抚,也曾协办开展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七一勋章”和“时代楷模”专题报告会等大型活动,完成50篇专题调研报告统编、3000份时事讨论心得整理。

“时代楷模”专题报告会

与此同时,赫文琦也曾作为福导航入口研究生会副主席,开展一系列“燕园寻红”主题定向越野、地理家乡打卡活动等广受好评的院系特色活动,开创了学院特色宣传窗口“地理知多少”专栏;同时作为硕士党支部组织委员,开展“城环小当家”线上厨艺展示活动,驱散疫情给大家带来的抑郁与不适。

“燕园寻红”主题定向越野

不管是任何时候,她总是问有所答,求有所应,贴心热情地帮助每一位老师同学,用自己的积极乐观感染身边人。她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大师姐”,也是值得信赖的帮手和温暖从容的伙伴。她是许多人青春之歌中一枚短促但重要的音符,也谱写出了自己跌宕起伏的青春之歌。

城环迎新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也许有挫折和挑战,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毕业后,赫文琦将留在北大成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未来的道路上,她会用敢于拼搏的锐气、不畏艰难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为立德树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彩城环人 | 于欣源: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于欣源,福导航入口环境科学专业2019级硕士生,师从陶澍教授。在读期间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帝人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与奖励。

矢志笃行,学研相长

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于欣源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门课程,选课以查漏补缺为导向,不论难易,坚定执着。她也得以将课堂所学与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受益匪浅。

于欣源于图书馆

研究生期间,于欣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9.028)上发表题为“Direct and Inverse Reduced-Form Models for Reciprocal Calculation of BC Emissions an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有助于评估减排措施的实际有效性以及简便快捷地进行大气地表黑碳浓度预测及排放反演,有力呼应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要求。同时,于欣源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One Earth以及Atmospheric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共七篇。

陶澍教授课题组合照

于欣源坦言,很多科研成果是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思维逐渐转变,另辟蹊径,常会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各项科研训练不仅丰富了于欣源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技能,也培养了她对于大气污染模拟研究的浓厚兴趣,为未来的职业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助教助学,助人助己

初入研一,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于欣源报名参加了新生骨干训练营。期间,她辅助训练营班级辅导员开展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培训、讲座与参访活动,锤炼自己的精神品质,提升思想觉悟与理论水平,最终获得“优秀营员”称号。在这过程中,她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2019级新生骨干训练营合影

在之后的时间里,于欣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助教助学、助人助己的理念:她加入了学院的学工助理团队,通过辅助学工老师开展信息采集、物资分发、盖章推荐等,为全院师生提供服务;她加入院研究生会就业部,认真收集、汇总实习信息并制作简报,辅助召开各种就业分享会,为全院师生的就业提供信息与指导;她还作为2019硕士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协助党支书召开各类会议,并在疫情期间协助举办城环厨神赛、羽毛球比赛等党团日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这些学生工作不仅增加了于欣源的阅历,更使她深刻认识到党组织对于基层工作实践的重要意义,养成了持续关注基层实际的习惯。

2019级硕士生党支部活动

于欣源曾担任2020年秋季学期《应用数理统计》课程助教,并独立完成了三次上机课的教学任务,为本科和研究生同学讲授SPSS软件的操作方法。在这期间她发现,研究者不仅要注重学习、积累知识,而且更要思考如何将知识高效地传递下去。担任助教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于欣源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未来将自己的知识和对大气科学的理解传递给下一代青年学生的决心。

文体兼修,志愿情怀

文能探寻真理,武能强身健体,于欣源在体育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绩。她曾多次参加新生杯素拓比赛并两次获得“勇攀天梯”单项以及团体比赛第一名。北京大学第二届五四青春长跑上也有于欣源矫健的身姿,她在家乡用一步步的奔跑为校庆致以真挚的祝福。日常生活中,于欣源会和朋友们定期打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游泳,分享运动的喜悦,提升运动技能的掌握。“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在于欣源身上不是一句口号,更是她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均衡发展的负责态度。

于欣源在打高尔夫

在读期间,于欣源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让身边之人温暖,让人生价值升华,让青春之花绽放。她曾在2019年地理·环境讲坛、2020年学院新年晚会和2021年北大红会急救讲座中担任场务工作,也曾在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中担任分会场和定点志愿者。此外,于欣源还参加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并获得了急救员证。她希望从自我做起,能够为提高公众初级现场急救的普及率和可及性、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做出微薄的贡献。

于欣源与男友参与志愿服务

硕士毕业后,于欣源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大气科学。她希望学成归来,成为一名国内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做教学相长的知识传承者,做上下求索的科研耕耘人,无愧北大城环赋予的光荣使命与社会责任感。


出彩城环人 | 胡静: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胡静: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2018级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博士,师从王喜龙教授,曾获得北京大学海亮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与奖励。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在校期间共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

以青春之笔,系家国大业

胡静与课题组合影(左二)

在校期间,胡静潜心科研,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效应以及其在可持续农业生产中的潜在应用,通过研究纳米材料和植物的相互作用,探索纳米材料对农作物生长生理及营养品质的效应,从而评估其在环境中的毒理效应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应用。这一研究能够为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促进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成果转化,博士在读期间,胡静共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4篇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发表

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的水稻幼苗

当谈及论文发表的经验,胡静表示论文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前期的积累与文献的涉猎,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思维能力,同时积极地与导师进行商讨,制定完善且符合科学道理的实验设计,这是一篇论文产出的基础。“做实验应当考虑方方面面,多思考再行动,比如我之前做过一个关于碳量子点对于水稻生长方面的影响,就没有考虑铁膜这一因素,导致论文发表进程受阻”,胡静表示正是经历过失败,才更加明白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身体力行,做青春伴路人

胡静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组织班会、晚餐会、集体观看政府工作报告等活动,通过和班集体一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以及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她感受到思想觉悟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显著成长。

胡静于未名湖毕业合影

同期,胡静顺利修满北京大学福导航入口第三期“城帜”团校的相关课程,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通过团校的学习,她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进了对于北大的了解。通过和其他团支书的交流,她也增进了自己在各项实务方面的操作能力以及对活动开展的组织把控能力。

北大“硕博杯”乒乓球比赛合影(后中)

课余时间,胡静保持着每周1~2次羽毛球的规律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她时常和朋友们一同组队参加北大“硕博杯”乒乓球比赛、城环“洪堡杯”羽毛球赛,在竞技的你来我往中体会运动的趣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得胡静在科研、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能积极勇敢地面对,妥帖有效地解决。

城环“洪堡杯”羽毛球赛合影(右二)

对同组的师弟师妹而言,胡静是可靠的知心大姐姐,也是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当他们遇到科研、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会和她交流解决的办法,胡静也会非常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遇到难以解答的科研问题也会鼓励师弟师妹和教授共同探讨。回忆起燕园岁月,离校前一天的晚上,她坐在家园户外的遮阳伞下,和同门一同畅饮、嬉闹,这是她对于北大最后也是最美好的回忆。

胡静于北大未名湖石舫(右四)

未来胡静将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培养新时代青年对科研的兴趣和能力,引领他们为新时代的科研事业做出新的贡献。